本次调查中,酒店市场业绩前景预测部分所呈现的景气指数反映了市场对整体业绩表现的期望值。该指数范围从-150至+150,“-150”表示市场对预期业绩表现非常悲观,“0”表示业绩预期持中立态度,“+150”则表示市场的预期值十分乐观。
整体来看,一线市场综合景气指数环比下降明显,景气指数从北至南依次降低,呈现「北热南冷」的逆势局面;尽管如此,除三亚大幅下滑外,一线市场的景气指数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景气指数 27
目前,北京的酒店市场景气指数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一线市场榜首位置。延续北京冬奥效应,第四季度以来冰雪旅游成为北京旅游市场新的热点。丰富的产品供给以及火热的需求浪潮,为酒店市场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受访者对平均房价和总收入持有较为乐观的预期。
三亚|景气指数 -31
三亚的综合景气指数则环比下跌113个指数点,为国内指数降幅最大的城市。究其原因,首先,该市场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际业绩表现不佳。尽管第四季度是三亚旅游旺季的开端,但实际业绩远未达到预期水平,因此本次景气指数延续了市场从业者第四季度的悲观情绪;再者,三亚市场的客流量受到了双重的稀释。一方面受到东南亚旅游市场开放的影响,另一方面还面临以哈尔滨为代表的北方市场分流,特别是在2024年元旦假期,三亚的旅游收入为11.19亿元,远不及同期哈尔滨的五分之一。这些因素的叠加效应使得受访者对第一季度市场预期秉持负面看法。
就指数而言,多数重点二线城市的市场信心由正转负。随着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复苏,这些城市在二三季度均承接了国内集中释放的度假休闲需求。但进入第四季度后,其实际业绩表现开始下滑,再加上冬季旅游目的地的崛起对这些城市也起到了一定分流作用,进而导致从业者的信心受到较大的冲击。
天津|景气指数 29
尽管天津酒店市场景气指数环比出现大幅度下滑,但其仍保持着重点二线城市榜首位置,受访者对该市场住宿率持较积极的预期。天津延续了自第三季度以来的旅游热潮,再加上天津冰雪旅游的持续宣传,从业者秉持着较为乐观的市场预期。从近期京津高铁一票难求的现象,也印证了该城市的旅游热度。
从指数来看,从业者对国内需求市场的预期下降明显,国内旅游散客和团队分别下降了25和17个指数点,国内商务和会议市场则分别下降了21点和9点。这主要是受到了第四季度国内旅游需求不及预期的情绪影响,以及考虑到第一季度是传统的商务及会议市场淡季,进而压制了从业者对国内市场的积极预期。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国家在2023年第四季度强化了对入境游的政策支持,推出多项利好政策以刺激入境游市场,受访者对国际旅游市场的预期所有改善,尤其是国际散客和团队旅游两个板块。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国际需求市场的景气指数距离回正仍有较大距离,入境市场的恢复仍然需多方努力和支持。
延续上一季度趋势,中央政府政策和当地旅游发展趋势仍然是受访者认为的最积极的两个影响因素,业界普遍期盼政府在政策层面能够为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起到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除此之外,受访者普遍认为其它宏观因素并不能够为市场带来正面的影响,尤其是市场表现出对新酒店供给增加的担忧,该因素的指数较上一季度下降了9个指数点。这主要是由于2023年酒店市场在供给端仍有大量的新开业和新签约,在2024年市场需求增长预期不佳的背景之下,新酒店的入市将激化行业的「内卷」效应,这使得受访者对市场的预期变得悲观。
2023年第四季度,除三亚等部分度假市场外,全国城市整体进入到旅游淡季,第四季度全国酒店市场业绩较第三季度均有所下降。
根据受访者酒店在第四季度的实际业绩来看,全国整体市场的平均客房住宿率从第三季度的68%下降至第四季度的61%;每可售房收益为444.4元,与上一季度基本持平。在各区域中,海南区域的平均房价和平均每可售房收益下降明显,平均房价环比下降幅度超过15%,每间可售房收益则从651元下降至597元。与此同时,华北和西北区域的酒店经营业绩则更为坚挺,每间可售房收益逆势提高,其中西北区域在第三季度(507元)的基础上继续增长至544元,领先于其他区域市场。
2023年,是国内疫情解封后的首个完整年份,从业者在市场反弹所带来的积极情绪集中释放之后,逐渐回归于理性和审慎乐观的态度,国内酒店市场景气指数由第四季度的64继续下探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9。面对第四季度的市场业绩下滑,酒店从业者也将这种情绪带入到第一季度的市场预期中。
进入2024年,一方面,市场呈现出些许积极迹象,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中央政府强有力的刺激政策正为酒店业带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市场仍面临着不确定性的挑战,地缘政治冲突、经济下行压力、市场消费增长疲软等因素仍一定程度让市场前景充满变数。在当前市场周期的环境下,主动拥抱变革并适应市场变化将是实现行业持续向上生长的关键。我们也相信,通过从业者的精耕细作和长期主义的思维坚守,国内酒店行业将穿越市场周期,实现逆势破局和高质量发展。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