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今年春节假期,国内外经济金融领域发生了哪些大事?
国内要闻
1、1月新增社融6.5万亿元、人民币贷款4.92万亿元,均超预期
央行2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新增社融6.5万亿元,同比多增5061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4.92万亿元,同比多增162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超出市场预期。
信贷结构出现明显改善。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98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2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27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8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9733亿元。
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7%,增速较上月末有所回落。分析认为,M2增速回落,阶段性扰动的特点较为明显。财政一般在春节前会出现支出高峰,财政支出增加会导致M2增长加快,春节错位导致财政支出错位。此外,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1月住户存款同比少增约3.67万亿元是M2的核心拖累。
央行在2月8日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要减少对月度货币信贷高频数据的过度关注。我国贷款增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季节特征。从历年统计数据看,一季度尤其是1月新增贷款会多一些,4月、7月、10月则是贷款小月,这些季节性规律主要与银行内外部考核以及融资需求特征有关,要客观看待。
2、机构数据:春节“吃喝玩乐”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 36%,较2019年增长超155%
2024年春节,消费经济和出行进一步恢复。
消费方面,服务消费表现较好。美团2月15日发布的2024春节“吃喝玩乐”消费洞察数据显示,生活服务业春节假期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6%,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155%。广东、江苏、四川、浙江、山东等省份消费规模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四线城市以下地区消费同比增速最快,下沉市场迎来强劲回暖,成为激发假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其中,与旅游出行相关的消费表现较为亮眼。飞猪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的国内中长线旅游、高星级酒店等订单较2019年增长150%,定制游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800%。此外,春节出国、出境游也进一步恢复。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口岸日均通关人数将达18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3倍,与2019年流量相当。
商品消费方面,整体居民消费需求有所回升。商务部数据显示,1月18日至2月6日年货节期间,网络零售额接近8000亿元,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8.9%。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1.2%,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出行方面,交通运输部预计,2024年春运约90亿人次出游、探亲、休闲等,数量或创历史新高。截至2月14日(正月初五),春运前20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约45亿人次,比2023年、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3.9%、11.1%。铁路和航空出行增长较快。铁路客运量2.30亿人次,比2023年、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60.8%、24.2%。民航客运量0.42亿人次,比2023年、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70.7%、18.7%。
3、首批13只重要货币市场基金名录出炉
2月9日,证监会发布了首批13只重要货币市场基金名录,分布在天弘、易方达、南方、汇添富、工银瑞信、华夏、广发等7家公募。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指导相关行业机构认真落实暂行规定监管要求,提高重要货币市场基金风险防控与处置能力;二是对基金管理人上报的货币市场基金定期开展评估,适时更新重要货币市场基金名单并按规定公示;三是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做好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监测和日常监管工作,促进货币市场基金更加安全、稳健运行,切实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合法权益。
此前在2023年2月,为强化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证监会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发布《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并于2023年5月16日起正式施行。《暂行规定》对规模大于2000亿元或投资者数量大于5000万个等条件的货币市场基金,从经营理念、投资比例、交易行为、规模控制、风险准备金计提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审慎的要求。
《暂行规定》强调,重要货币市场基金不得盲目扩张基金规模。基金管理人应当为重要货币市场基金配置专门的投资、研究、交易、风控、合规、运营、稽核等岗位人员,相关岗位人员应当具有3年以上相关岗位从业经历,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经理不得少于2人。高管、基金经理等相关人员的考核评价、薪酬激励等不得直接或者间接与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相挂钩。
4、央行2023年第四季度货政报告: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
央行2月8日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展望2024年,随着投资继续加力、消费稳步改善,我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回升向好。但也要看到,国际上,发达经济体本轮加息周期带来的高利率滞后影响还将持续显现。国内看,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民间投资增速仍处低位,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的矛盾较为突出;制造业PMI仍位于收缩区间,社会预期依然偏弱。
《报告》明确,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支持采取债务重组等方式盘活信贷存量,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
《报告》提出,要把握好利率、汇率内外均衡。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综合施策、稳定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持续有效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5、证监会首次在制度层面明确REITs为权益产品
近日,证监会发布《监管规则适用指引——会计类第4号》文件,对于基础设施REITs的相关会计处理和判断在制度性层面进行了明确,将原始权益人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对于基础设施REITs其他方持有的份额定义为“权益属性工具”。
根据上述指引,并表架构下,原始权益人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对于基础设施REITs其他方持有的份额,列报为负债还是权益,主要取决于原始权益人是否存在无条件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义务,具体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基础设施REITs是否可以避免现金分红义务。二是基础设施REITs是否可以避免到期强制清算义务。
证监会认为,如发行人已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说明前述分配、终止上市和扩募延期安排,且不存在其他可能导致判断为金融负债的约定,则发行人不存在不可避免的支付义务,并表原始权益人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应将基础设施REITs其他方持有的份额列报为权益。
6、三大交易所发布ESG信批指引,450余家上市公司2026年将强制披露ESG报告
2月8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同时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引》”),并公开征求意见。这是我国首部系统性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规则。
《指引》提出,建立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框架。上市公司应当围绕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四个核心内容对拟披露的议题进行分析和披露。沪深交易所还强化碳排放披露要求。
《指引》还明确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披露等议题。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方面,披露主体应当结合能源使用情况核算并披露温室气体范围1排放量、范围2排放量,选择性披露温室气体范围3排放量。社会方面,设置了乡村振兴、社会贡献、创新驱动、科技伦理、供应链安全、平等对待中小企业等重要议题。公司治理方面,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按照不同议题及重要性建立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制度、控制措施和程序情况等,防范商业贿赂与不正当竞争。
《指引》明确,报告期内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的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最晚在2026年4月30日前,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考虑到北交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特点,北交所不作强制性披露规定。
据统计,目前450余家A股上市公司被纳入强制披露范围,合计占A股总市值的51%。
海外动态
1、美国1月CPI同比超预期增长3.1%,核心CPI同比攀升3.9%、环比涨幅创八个月来新高;PPI环比增长0.3%创五个月新高
美国劳工部当地时间2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环比增长0.3%,高于预期(0.2%)、与前值持平;同比攀升3.1%,高于预期(2.9%)、低于前值(3.4%)。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与能源价格后,核心CPI环比增长0.4%,高于预期(0.3%)与前值(0.3%),创八个月来新高;同比上涨3.9%,高于预期(3.7%)、与前值一致。具体来看,占CPI比重达三分之一的住房价格环比增长0.6%、同比上涨6%,是推高该指数的主要原因。
另据美国劳工部2月16日数据,1月,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环比增长0.3%,创五个月来新高,高于预期(0.1%)和前值(下降0.2%),再次凸显通胀依然顽固。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PPI环比增长0.5%,超出预期(0.1%);进一步剔除贸易服务后的PPI环比上涨0.6%,为2023年1月以来的最高单月涨幅。
此外,美国人口调查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美国零售销售环比回落0.8%,低于修订前值(增长0.4%),降幅高于预期的0.3%;同比仅增0.6%。
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16日提醒,因尚无法确定通胀能否持续回落,美联储应“在需要耐心的时候抵挡住迅速行动的诱惑,结合经济情况做好灵活应对的准备”。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15日也称,美联储不急于降息,近期数据表明“需要保持耐心”,不能过早断定降通胀任务已完成。次日,博斯蒂克称,尽管仍需关于通胀回落的进一步数据,但他对未来数月内某个时点降息持开放态度,预计夏季将启动政策正常化进程。
里士满联储主席巴尔金14日表示,鉴于需求与就业市场依然强劲,美联储有更多时间等到对通胀回落更有信心后再决定下一步政策,以防通胀反弹。他指出,迄今为止通胀回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疫情时期上涨的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但住房与服务通胀仍高于历史水平;此外,消费者情绪与消费意愿的回升叠加融资环境放宽或加剧通胀前景面临的风险。
美联储副主席巴尔14日表示,尽管仍对实现通胀目标有信心,但1月通胀数据超预期表明降通胀进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鉴于此,美联储“在启动降息进程前仍需持续看到合意数据”,他支持对降息持谨慎态度。
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14日则提醒,如果紧缩时间过长,可能会牺牲美联储除通胀以外的另一目标,即实现最大就业。他表示,迄今为止通胀“表现非常不错”,指标在数月内反弹也不会阻碍实现通胀目标。
目前,市场对美联储5月降息概率的预测从50%降至30%,对3月降息几乎不抱预期。
2、2023年德国名义GDP增长6.3%至4.12万亿欧元,超越日本位列全球第三
据德国政府1月发布的数据,2023年,德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3%至4.12万亿欧元(约合31.89万亿人民币)。另据日本内阁府2月14日发布的初步数据,2023年日本名义GDP同比攀升5.7%至591.5万亿日元(约合28.3万亿人民币)。上述数据意味着德国经济规模已超越日本,位列全球第三。
欧洲方面,欧盟在2月15日发布的经济预测中,将对今年欧元区GDP增速的预测从去年秋季的1.2%下调至0.8%,将通胀预期从3.2%下调至2.7%,远低于2023年的5.4%。此外,欧盟现预计明年欧元区经济增速将升至1.5%,并将同期通胀预期维持在2.2%不变。
英国国家统计局2月15日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英国GDP环比收缩0.3%,降幅高于市场预期的0.1%,为连续第二个季度环比回落,显示英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2023年全年,英国GDP预计仅增0.1%。英国财政大臣亨特表示,高通胀是限制英央行降息、抑制经济增长的最大掣肘,但有迹象表明,鉴于工资增速高于通胀、按揭贷款利率下降且失业率维持在低位,英国经济未来数年内料逐步走强。
今年1月,英国CPI同比增速持稳于4%,低于预期的4.2%;环比回落0.6%,低于前值(增长0.4%)和预期(下降0.3%);核心CPI同比增长5.1%,不及预期的5.2%;环比下滑0.9%,降幅高于预期的0.8%;零售销售环比超预期上涨3.4%,为2021年4月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3、纽约社区银行披露超187亿美元互惠存款缓解市场担忧,市场统计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美国银行业利润同比收缩45%
当地时间2月15日,纽约社区银行披露,其可调动的互惠存款超187亿美元,能为客户提供额外存款保险,缓解了市场对其稳定性的担忧。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为每个存款账户提供25万美元的保险上限,而在此基础之上,基于互惠存款网络,美国的银行可以通过交换存款提高享有FDIC保险的额度。纽约社区银行表示,如果使用互惠存款机制,其全额保险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重将高达95%。
此前在2月8日,继惠誉和穆迪后,信用评级机构DBRS晨星下调纽约社区银行信用评级,理由是该行面临过高商业地产风险并打击储户信心。DBRS晨星指出,商业地产风险将使美国银行业的财务状况承压,但因组合中各项贷款的期限不同、损失分散,整个过程或将持续数年时间,预计大部分区域银行最终都能化解风险。
美联储负责监管的副主席巴尔14日表示,纽约社区银行的问题并不代表美国银行体系面临系统性风险,行业整体依然强劲,并未呈现显著的流动性风险。不过,银行体系确实存在部分核心商业地带办公楼投资相关的风险。16日,他进一步指出,美监管机构“密切关注”商业地产风险,将关注银行如何缓解潜在损失、如何对董事会及高管报告风险、以及是否有足够的准备金和资本以应对商业地产贷款损失。
此外,据行业调查机构BankRegData统计,2023年第四季度,美国银行业利润同比回落近45%至380亿美元,降幅创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新高。该统计涵盖了拥有FDIC受保存款的银行及分支机构。
分析显示,导致银行利润收缩的一个原因是,在2023年的区域性银行危机中,美国大型银行缴纳了共计160亿美元的“特殊评估费用”,用于补充存款保险基金以支持破产的硅谷银行、签名银行与第一共和银行;此外,该季度内,美国的银行计提的不良贷款准备增加了50亿美元、证券投资组合损失准备增加了40亿美元,还因裁员和重组而承担了更高的成本:2023年,美国银行体系全职员工数量减少超4.5万人。
4、欧盟就财政规则改革达成一致,逐年设定削减公共债务与开支目标
当地时间2月10日,欧盟成员国与欧洲议会就财政规则改革达成一致。基于德国的诉求,欧盟同意就削减公共债务与设置开支上限逐年制定目标,允许各成员国在四至七年内以更缓慢的步伐逐步削减债务,并为各国创造更大的公共投资空间;此外,基于法国和意大利的诉求,欧盟同意给予数项豁免,以允许各国以更渐进的方式收紧财政规则。
过去四年来,为应对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冲击,欧盟暂停实施《稳定与增长法案》,成员国债务与赤字水平大幅攀升。该法案规定,各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限制不得高于3%,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不得超过60%。
分析指出,新规则在约束公共开支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冲击欧元区本就不够景气的经济增长。据法国巴黎银行估算,新规将在未来两年内导致欧元区GDP下降0.1至0.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受新规约束,西班牙将需最大幅度地紧缩财政,到2025年将需把结构性基本赤字较原计划多收窄约合GDP的1%;因此前已推出国内紧缩开支的规定,德国受新规影响相对有限;法国自2008年从未实现过基本财政盈余(利率成本不计),而市场测算显示,其是欧元区主要经济体中实现新规要求难度最大的国家;意大利的债务水平高于其他所有主要成员国,削减债务也将面临极大挑战。
财政新规将于2025年生效。分析指出,新规比现行要求更加严格,但较落实不足的《稳定与增长法案》更显宽松,其能否奏效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实施过程中的灵活度。也有观点认为,鉴于欧盟面临的增长与战略挑战,强制实施财政调整或适得其反。
5、OPEC维持对今明两年石油需求的强劲预测,IEA预计全球石油市场今年将处于“舒适”状态
在2月13日发布的最新月报中,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将对2024年和2025年的全球石油需求预测增速维持在225万桶/日和185万桶/日不变。OPEC还预计,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面临的“积极趋势”将持续,因通胀料持续回落,OPEC将对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分别上调0.1个百分点,至2.7%和2.9%。
尽管市场对高利率持续的担忧有所缓解,但今年以来,哈以冲突、供应紧张等因素持续对国际油价形成支撑。OPEC分析认为,过去一个月油价的攀升是由多重因素导致的,包括投机抛售压力的缓解、供应受阻、宏观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以及石油市场基本面强劲的相关迹象等。
与OPEC形成对比,国际能源署(IEA)则于2月15日将对今年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测从此前的124万桶/日下调至122万桶/日。此前,IEA预测,随着清洁能源转型,全球石油需求到2030年将触顶回落,而OPEC则认为石油需求将在未来20年内持续攀升。IEA表示,“后疫情时期全球石油需求扩张性增长的阶段已基本告一段落”,更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料对今年需求增长形成掣肘。
国际能源署执行主席比罗尔13日称,供需平衡的改善预计将限制油价增长,今年全球油市料企稳。他表示,一方面,今年石油需求较去年料显著放缓,另一方面,美国、加拿大、巴西和圭亚那等美洲国家的石油产量将大幅提高并超过需求。只要不发生显著地缘政治风险或极端天气,预计2024年全年石油市场将处于“舒适”状态,油价变动将相对温和。
6、OpenAI推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微软将于德国投资32亿欧元发展AI
当地时间2月16日,OpenAI发布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Sora可基于用户文本提示生成至多一分钟时长的视频,并维持稳定的视觉质量,视频可包含复杂的多人场景,按照文字指令呈现特定动作,其中的人物和背景均精确到细节。
“该模型不仅能读懂用户的提示指令,还理解指令内容在物理世界中的存在方式。”OpenAI表示。据悉,Sora能基于深度语言理解能力准确解读指令,并生成能够生动表现情绪的逼真的角色;其创建的视频可包含多个镜头,并维持人物特征和视觉风格的高度一致。不过,新模型也有难以准确地模拟复杂的现实场景、无法理解特定的因果关系、混淆左右关系等空间细节、难以准确呈现长时间持续发生的事件等缺点。
OpenAI目前正在对Sora进行风险测试,并对部分视觉艺术家、设计师和制片厂开放,以评估该模型的实际效果;同时也在开发工具,以识别模型生成的误导性内容、检测并拒绝违反用户政策的不当指令等,以增强Sora的安全性。
另据市场消息,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正在与沙特政府等资方展开洽谈,以筹资多达7万亿美元,与主要芯片制造商和投资者成立合伙企业,建设芯片制造厂,以提振全球芯片供应。奥特曼称:“世界需要比目前计划更多的AI基础设施,包括晶圆厂、能源和数据中心等。建设大规模AI基础设施和有韧性的供应链对维护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OpenAI将助一臂之力。”
此外,美国软件巨头微软宣布,将于未来两年内在德国投资32亿欧元(约合248亿人民币),用于建设AI、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这是微软40年来在德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据悉,部分资金还将用于推出AI培训项目,预计将触达120万人。
微软总裁史密斯表示,此举是出于对德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巨大信心”。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德国近期显著提振了对电池、芯片和医药领域的投资力度,但也同时感受到了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压力,而微软在德投资是“对进步、增长、现代化和全球开放的良好承诺”,也与“德国持续致力于打造开放经济”相关。
(本文作者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有话要说...